孩子在发展中有一个“审美敏感期”,这是孩子正常发育的一个阶段,主要表现为孩子审美能力的发展,而这一发展对孩子有着重要的意义,体现在个人魅力、气质、个性特点上。孩子最需要拥有两项能力,一个是审美能力,一个是适应能力。审美能力跟专业背景关系不大,因为它通常无法被教授出来,而是靠耳濡目染浸泡出来的。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审美需求,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。
1、家长引导孩子形成审美观念
让孩子无时无刻能感受到周围人们对美的追求;让孩子参与其中,孩子对美的感知和要求,就潜藏在他每一次和爸爸妈妈对装饰物品的选择、制作、摆放以及收纳之中。
要让孩子懂得一些简单的美学知识,知道美的各种表现形式,从而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美,让孩子明白,美也会有个体的差异性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观,你认为是美的,别人不一定就认为是美,“美”这种判断标准重在自己的内心感受,而不在于相互攀比或与他人的过度一致。
孩子审美意识的发展,跟他们每天能看到什么有直接关系。家里墙上张贴的材料、颜色、大小、顺序、张贴之间的间隙多宽多窄、家里各种物品的选择、摆放等等都有讲究,不仅要整齐整洁,还要给孩子美的感受。
整洁的服装是一份可靠的介绍,孩子只要穿戴整洁,符合其身份,能表现活力就是美。因此,美有很多学问,有很多道理。孩子需要掌握一些美学道理,父母更需钻研一些美学知识,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体验美。
美不仅包含了外在美,又包含了内在美,能达到两者和谐统一的美,勿庸置疑是最理想的“完美”。但是用健康的审美观塑造自我、创造美好的明天,才能被认为是最美的、最为精彩的。当然,家长想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,首先自身需要具备较正确的审美观念。
2、带孩子走到户外,领略自然之美
初春垂柳、盛夏荷塘、暮秋红叶、隆冬白雪,四季,色彩,温度,都能给孩子美的感受,孩子心中对美的感觉和热爱,也许就来源于他看到大海、星空、火焰的那一瞬间。
3、给孩子的审美观正确评价
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肯定,而不是我们站在成人的角度对“美”的任何评判。同时,家长也要注重对孩子的审美引导。在“审美敏感期”发展的过程中,家长千万不要用“不正常”“怪异”等定性的词语来评价成长中的孩子。
4、带孩子逛美术馆,感受艺术之美
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还可以通过带孩子逛美术馆,感受艺术之美。不用担心孩子懂不懂还是家长自己懂不懂,艺术作品不是用来看懂的,而是用来感受的。
5、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美
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并进行美的创造。幼儿园中的手工制作其实就具备这种美育功能。孩子在动手制作的游戏中,通过把材料进行分类、裁剪、粘贴,等完成一件作品后,可以充分品尝“我觉得这样好看我就这样做”的快乐,这种自己设计、自己表达、自己创造的活动,将促进孩子对美的感受与追求。
放手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由创作,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趣味,促进他们通过思考和实践把自己对美的理解付诸行动的好方法。此外,让孩子适当地参加力所能及的饲养和种植活动,以及值日生工作等,都有助于加深他们对美的感受,有利于培养孩子创造美的能力。
|
|